醫療廢水的成分
醫院污水是指醫院(綜合醫院、專業病院及其它類型醫院)向自然環境或城市管道排放的污水。其水質隨不同的醫院性質、規模和其所在地區而異。每張病床每天排放的污水量約為200-1000L。醫院污水中所含的主要污染物為:病原體(寄生蟲卵、病原菌、病毒等)、有機物、漂浮及懸浮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未經處理的原污水中含菌總量達10^8個/mL以上。
醫院污水內含有病原體、重金屬、消毒劑、有機溶劑、酸、堿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醫院產生污水的主要部門和設施有:診療室、化驗室、病房、洗衣房、X光照像洗印、動物房、同位素治療診斷、手術室等排水;醫院行政管理和醫務人員排放的生活污水,食堂、單身宿舍、家屬宿舍排水。
醫療污水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的危害 醫療廢水曾經多次引起公眾關注,醫療廢水的排放對水資源造成的危害巨大,已經成為危害群眾健康的一個“源頭”;部分地區真正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目前,法律的不規范,環保意識的薄弱,造成了醫療廢水直排和各大醫院存在的“高污染,低治理”現狀。但目前各大醫院并沒有對具有嚴重危害性的醫療廢水進行合理處置,忽略了廢水中病毒傳染可能導致的水污染惡性事件。 醫療廢水中除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蟲卵等致病原體外,還含有化學藥劑和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對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幾大特征。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醫療污水,不經過消毒、滅活等無害化處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會造成水、土壤的污染,嚴重的會引發各種疾病,或導性,可以誘發疾病或造成傷害。 醫院污水來源及成分復雜,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不經有效處理會成為一條疫病擴散的重要途徑和嚴重污染環境。 環保局對醫療污水的控制 為了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污染及醫院污水的流失、擴散,防止疾病傳播,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醫療生活廢水由排污系統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醫院內的醫療污水、病房內的生活污水,都要經過醫院污水處理站作無害化的消毒處理后并達標(醫院污水預處理排放標準),方能排向市污水處理廠的管網,嚴禁將未作處理的上述污水直接排放; 在處理站根據國家要求,使用符合國家規定有認證的設備和制劑進行沉淀和去害處理后排出。一般是用二氧化氯對廢水進行處理排出。注意,生產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和化學試劑的廠家是需要認證的,一定要買具備資質的。還有污水處理后應進行檢測,最好是請有資質的第三方公司檢測。 污水處理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關于《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的要求執行,醫院污水處理站直屬保障保衛股管理。 國家目前對環保的重視和人們對環境狀況的關注越趨嚴格,醫療相關機構所產生的污水,需經過嚴格處理并達標后方可排放。一臺性能優良的醫療污水處理設備需要具備如需幾項功能方可稱為合格的處理產品: 設備處理污水最基本的目的在于污水的達標排放,防止環境遭到污染。而醫療污水中的污染物并不僅僅局限于細菌病毒的嚴重超標,還包括COD、BOD、PH、余氯等因素的存在。根據污水源的復雜性,應該使用綜合處理的方式,既要有沉淀、過濾和吸附方式,也要保證細菌病毒快速殺滅,更要保證排水PH的中性和避免余氯問題的產生。 一般小型門診的可用面積可以說是寸土寸金,將上述功能集成一體并能占用很小的使用空間才是最優秀的方案。并且設備能自由擺放在地面,自動控制、自動運行,無需專人打理才最好。 設備本身是用于對污染物的去除,如若在處理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水,則是不可取的辦法,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投藥式或電暈法產生臭氧的方式處理,投藥式會產生余氯問題是無法避免的,而且產生的次氯酸刺鼻難聞;電暈法產生臭氧的同時,還會更大量的產生氮氧化合物,此類物質不僅對人體有害,還會更容易溶于水產生硝酸,這會導致產生的臭氧無法及時溶于水中,從而造成無法殺滅水中細菌病毒,而且不溶于水的臭氧會大量散發至空氣中,影響設備周圍的環境,所以如上兩種方式并非最理想的處理方式 對于設備的購買成本,并不僅僅局限于首次的采購成本,還要考慮后期維護和使用成本,投藥式需要購買藥劑、藥粉或藥片,并需要長期采購,后期的使用成本還是很高的,且藥劑需要自己配置,且短時間內需要專人手動投藥打理,非常的不方便。投藥的多少會影響處理的效果,穩定性較差;電暈法產生的臭氧消毒處理,后期幾乎無成本產生,但除了二次污染和消毒效果差以外,發生器的壽命以及穩定性都很低,無法長期持續使用,衰減高,短時間內需要更換。 行業常用處理方法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 簡易生化處理:主要功能分別為去除懸浮固體,吸附膠體和溶解性物質,進一步去除和降解有機污染物,最后通過沉淀和過濾單元去除剩余懸浮物和降解有機污染物,保證出水質量。 處理工藝 一級處理基本工藝流程 醫院污水 → 化糞池 → 調節池 → 消毒接觸池 → 排入市政 二級處理基本工藝流程 醫院污水→化糞池 → 調節池 → 生化池 → 沉淀池 → 消毒接觸池 →排入市政 新宇達環保專門研發設計的處理方法 我公司發揮自己技術優勢因地制宜、合理設計、根據不同區域、不同規模的醫院的特點及排放標準量身定制,合理科學規劃編制設計方案。 一 污水生化處理設施 針對小型社區醫院、診所,我公司崇尚簡單、方便、經濟、皮實的理念,簡單到在醫院房前屋后,挖個坑埋進去,用管子接上“廁所、廚房、洗衣、洗漱、消毒”等醫院污水進來,接上電、只要不斷電,出水就能清澈潔凈。使用XYD醫院污水凈水器不僅這么簡單,還省電節能,比如:50病床內的醫院配置的污水處理設備一天不到5度電,且無需專人看管、一年清掏一次污泥,只需定期投放消毒藥劑即可,便宜用得起。 針對大型醫院的污水處理設施,我公司設在北京的技術研發中心的專家團隊(來自清華大學、日本滋賀大學、京都大學教授顧問作為技術支撐),在充分借鑒國內外同類產品先進技術,結合我國醫院的實際情況,利用大數據智能控制管理技術和新型生物膜填料技術等新技術成果。 該產品是具有“標準化、模塊化、智能化、傻瓜化、達標化”等特點,能適應我國各地醫院實際情況,實現設備安裝簡單化,操作運維簡單化,可確保出水水質可穩定達標排放。設備可以根據不同醫院的規模,把設備設置成模塊化組裝一體化設備,實現從100噸/天、200噸/天……多種規模適用。設備直接拉到現場,接管接電即可以運行。 二 消毒設備 氯作為一種氯化和消毒的化學藥劑,從十九世紀英國皇家污水委員會首次應用污水處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氯化法處理根據投加氯化物的不同又分為次氯酸鈉法、液氯法和二氧化氯法。 次氯酸鈉(NaClO)是最原始的消毒處理方法之一。該方法由于原料來源方便、產品穩定安全、運輸方便等特點,應用較為廣泛。次氯酸鈉作為商品在市場可以購買,也可以現場制作。目前小型醫院廢水處理現場制作一般采用電解食鹽法。但次氯酸鈉消毒能力弱,處理過程中帶來廢渣,正逐步被其它產品替代。 液氯消毒以它消毒能力強、價格便宜廣泛應用于自來水和醫院污水消毒。液氯的含氯濃度高,有效氯含量達99%以上,比次氯酸鈉溶液高5~10倍。但氯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色有毒氣體,必須有專用的貯存設備和加氯設備。目前,典型的加氯設備有人工定時開啟式加氯和自動提升加氯。但有關資料研究表明,液氯(Cl2)會與氨反應生成一氯胺、二氯胺及三氯胺而消耗液氯,也能形成有致癌作用的三鹵甲烷(THM),加上液氯的不完全性,所以液氯消毒受到限制。 二氧化氯(ClO2)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其氧化能力是氯氣的215倍左右,是一種強氧化劑。是國際上公認的含氯消毒中唯一的高效消毒劑。它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細胞芽孢、真菌、分枝桿菌和病毒等。它能有效地破壞水中的微量有機污染物,如苯并芘蒽醌、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氫及有機硫化物等。能很好地氧化水中一些還原狀態的金屬離子如Fe2+、Mn2+、Ni2+等。二氧化氯最大的優點在于與腐殖質及有機物反應幾乎不產生發散性有機鹵化物,不生成并抑制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三鹵甲烷,也不與氨及氨基化合物反應。 臭氧消毒廣泛應用于城市給水、城市污水消毒。臭氧消毒克服了氯在運輸、儲存和處理過程中的危險。其消毒接觸時間短,能改善污水水質,是一種優良的消毒劑,臭氧消毒還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
(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更正或刪除)